经济
体制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金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四大支柱,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黑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受国际制裁影响,经济出现衰退。新南非政府制定了"重建与发展计划",强调提高黑人社会、经济地位。1996年推出"增长、就业和再分配计划",旨在通过推进私有化,削减财政赤字,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出口,放松外汇管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逐步改变分配不合理的情况。2006年实施"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长倡议",加大政府干预经济力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行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措施,促进就业和减贫。1994年新南非成立以来,经济年均增长3%,2005年至2007年超过5%。2008年受国际金
融危机影响,
南非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降至3.1%。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南自2008年12月以来6次下调利率,并出台增支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加强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措施,以遏止经济下滑势头。在政府经济刺激措施和国际经济环境好转的共同作用下,2009年南非经济逐渐回升向好,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4%、-2.8%、0.9%和 3.2%。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4.6%。此外,南政府还于2010年4月起实施"新工业政策执行计划",以解决南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失业率高企等结构性问题。

南非
总量
2009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13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32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8%
货币名称:兰特
汇率(2010年4月平均值):1美元=7.3兰特
通货膨胀率(2010年3月平均值):5. 1%
官方失业率(2010年5月):24.2%
工业
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南非工业四大部门。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产品有钢铁、金属制品、化工、运输设备、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钢铁工业是南非制造业的支柱,拥有六大钢铁联合公司、130多家钢铁企业。南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电力工业较发达,发电量占全非洲的60%。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
建筑业发展较快,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1994-1999年,南非政府共筹集投入125亿兰特建设低造价住房,以缓解黑人城镇居民住房问题。近年来, 由于南非加快实施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场馆建设及房地产开
发热,南建筑业发展较快,但设备陈旧、技术工人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为应对金融危机,南政府2009年宣布今后三年将投资7870亿兰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能源工业基础雄厚,技术较先进,产值约占南非国内总产值的15%。电力工业较发达,发电量占全非洲的2/3,其中约92%为火力发电,为世界上电费最低的国家之一。国营企业南非电力公司(ESKOM)是世界上第七大电力生产和第九大电力销售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干冷发电站,供应南非95%和全非60%的用电量。近年来由于电力生产和管理滞后等原因,全国性电

南非
力短缺现象严重。在开普敦附近建有非洲大陆唯一的核电站-库贝赫(Koebelg)核电站,发电能力184.4万千瓦。此外,南非萨索尔(SASOL)公司的煤合成燃油及天然气合成燃油技术商业化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其生产的液体燃油约占南非燃油供应总量的1/4。
矿业历史悠久,具有完备的现代矿业体系和先进的开采冶炼技术,是南非经济的支柱。2008年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直接就业人口约52万。矿产品是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2008年矿产品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31%。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铂族金属和铬生产国和出口国。钻石产量约占世界的9%。南非德比尔斯(De Beer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销售公司,总资产200亿美元,其营业额一度占世界钻石供应市场90%的份额,目前仍控制着世界粗钻石贸易的60%。
2008年矿产品产量如下:黄金204.9吨,铂族金属276吨,铬9863千吨(2007年),锰6807千吨,铁矿石4900万吨,煤1.97亿吨,铜97.2千吨,钻石12901千克拉。
农业
南非的农业也较发达,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但适于耕种的高产土地仅占22%。农业、林业、渔业就业人数约占人口的7%,其产品出口收入占非矿业出口收入的15%。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甘蔗、大麦等。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农林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减小。农业提供13%的正式就业机会。非黄金出口收入中的30%来自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正常年份粮食除自给外还可出口。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各类罐头食品、烟、酒、咖啡和饮料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林木覆盖面积占全部土地的6%。畜牧业较发达,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国土。牲畜种类主要包括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禽主要有鸵鸟、肉鸡等。主要产品有禽蛋、牛肉、鲜奶、奶制品羊肉、猪肉、绵羊毛等。所需肉类85%自给,15%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斯威士兰等邻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一些欧洲国家进口。绵羊毛产量可观,是世界第4大绵羊毛出口国。 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千吨,资料来源:南非农业部):
|
2003/2004 |
2004/2005 |
2005/2006 |
2006/2007 |
2007/2008 |
玉米 |
9737 |
11749 |
6947 |
7339 |
13164 |
小麦 |
1687 |
1913 |
2114 |
1913 |
2031 |
甘蔗 |
20419 |
19095 |
21052 |
20275 |
19724 |
葡萄 |
1762 |
1550 |
1757 |
1813 |
1791 |
马铃薯 |
1785 |
1787 |
1719 |
1946 |
1853 |
橙 |
1325 |
1126 |
1245 |
1349 |
1410 |
渔业
水产养殖业产量占全非洲5%和世界的0.03%。南非商业捕捞船队有各种船只500多艘。全国约有2.8万人从事海洋捕捞业。主要捕捞种类为淡菜、鳟鱼、牡蛎和开普无须鳕。每年捕捞量约58万吨,产值近20亿兰特。此外,南非养蜂业年产值约2000万兰特。
外贸
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黄金出口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1%。但近年来因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下跌,铂族金属已逐渐取代黄金成为最主要的出口矿产品。南非还是世界主要钻石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的8. 7%。南非德比尔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销售公司,总资产200亿美元,其营业额一度占世界钻石供应市场90%的份额,目前仍控制着世界毛坯钻石贸易的60%。2001年5月该公司被英美公司兼并。
南非实行自由贸易制度,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始会员国。欧盟与美国等是南非传统的贸易伙伴,但近年与亚洲、中东等地区的贸易也在不断增长。近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兰特):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出口额: |
2962 |
3314 |
3965 |
4919 |
6631 |
5154 |
进口额: |
3069 |
3517 |
4650 |
5612 |
7276 |
5412 |
(资料来源:南非税务总局网站)
出口产品有:黄金,金属及金属制品,钻石,食品、饮料及烟草,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制成品。主要进口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石油等。2009年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国为:中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荷兰、印度、津巴布韦、赞比亚、西班牙;前十大进口来源国为:中国、德国、美国、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日本、英国、法国、印度。
【外国资本】主要来自欧美,尤以欧洲为主。对南非累计投资额欧洲占近70%,美洲占近20%。英国是累计对南非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占五分之二左右。外资以证券资本为主,直接投资(FDI)较少。在南非拥有资产的外国公司投资大多集中于采矿、制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销售等部门。2008年南非吸收外国直接投资90亿美元。
【外国援助】1994年以来,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承诺向南非政府提供援助,用于支持"重建与发展计划"。主要援助国有美国、英国、德国等。多边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均向南非提供援助。2002年南非共接受各类援助6.568亿美元,其中无偿援助5.049亿美元。
旅游业
旅游业是当前南非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从业人员达120万人。旅游资源丰富,设施完善。有700多家大饭店,2800多家大小宾馆、旅馆及10000多家饭馆。旅游点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是南非旅游业两大最主要的增长点。2009年到南非旅游的外国游客达990万人次。 旅游业是南非第三大外汇收入和就业部门。
交通运输
有非洲最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对本国以及邻国的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铁路、公路为主,空运发展迅速。近年来加强了城镇及经济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总长约3.41万公里,其中1.82万公里为电气化铁路,有电气机车2000多辆。年度货运量约1.75亿吨。由比勒陀利亚驶往开普敦的豪华蓝色客车享有国际盛誉。目前正在修建连接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奥立佛·坦博国际机场的高速铁路,总长约80公里。火车─分为二个舱等,有多种列车,包括trans Oranje、trans-Natal Espress、trans-karoo Express及最富盛名的Blue train豪华快车,值得一试,二岁以下全免,2-11岁半价。
公路运输
分为国家、省及地方三级。国家级公路9600公里。双向高速公路1440公里,单向高速公路440公里,单向公路56967公里,收费公路2400公里。年客运量约450万人次,货运量310万辆。
巴士─有数家公司经营,等级也有不同,有Greyhound、Translux(豪华型)、Transtate等。 出租车─多数无法在街上拦车,需用电话叫车,夜间加乘 租车─左侧行车,南非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且铺设完善,非常适合开车旅游,也有露营车出租。南非车行靠左,市区内之时速限制是60KM,高速公路行驶之限速为120KM。在南非驾车必须系安全带,酒后驾车视为一严重违规行为。
这里的计程车分自由巡兜揽客车及排班车两大类,如果你要拦搭小型车,小心有些司机开起来横冲直撞。一般规模较大的租车公司在所有都市地区及航空站内均设有分支机构,大都会区域彼此之间均有长途大巴士提供载客服务。
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业发达,约98%的出口要靠海运来完成,主要港口有开普敦、德班、东伦敦、伊丽莎白港、理查兹湾、萨尔达尼亚和莫瑟尔湾。有商船990艘,总吨位75.5万吨。年港口吞吐量约为12亿吨。德班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及最大的集装箱集散地,年集装箱处理量达120万个。Starlight cruise在各大港口皆有停泊。
航空运输
共有各类飞机10189架,其中南非航空公司拥有包括30余架波音飞机和15架空中客车在内的各类民航机共48架,是非洲大陆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50家航空公司之一。现约有27个民航机场,其中11个是国际机场。每周有600多个国内航班和70多个国际航班,与非洲、欧洲、亚洲及中东、南美一些国家直接通航。平均年客运量达1200万人次。主要国际机场有奥立佛·坦博国际机场(原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开普敦国际机场和新运营的德班夏卡王国际机场等。航空─国家航空公司是South Aflikan Airways(SAA)及国内数家航空公司共同组成国内航线网,外籍旅客可购买Aflika Explorer使用于国内航线,效期为一个月,另外,若购买standby的票亦可享七折优惠,其它还有多种优惠方式,如supersaver、saver、Apex、Slumber等。
管道运输:南非管道运输网络总长3000公里,输送全国85%的石油加工产品。
财政金融
近年来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百万兰特):
|
2003/2004 |
2004/2005 |
2005/2006 |
2006/2007 |
2007/2008 |
收入 |
299431 |
347854 |
411747 |
481197 |
559774 |
支出 |
328666 |
368459 |
416684 |
470192 |
541499 |
赤字或盈余 |
-29235 |
-20605 |
-4937 |
11005 |
18275 |
(南非财政部网站)
2010年3月底,官方外汇储备348亿美元(不包括黄金)。截至2009年底,外债总额790亿美元。 南非储备银行(The South Aflikan Reserve ),系南中央银行,始建于1920年,为股份有限银行,除行长与副行长由政府任命外,享有很大的独立决策权。总部设在比勒陀利亚。
截至2007年底,南非共有注册银行35家,包括15家外国银行分行和2家互助银行。此外,还有46家外国银行在南非设有代表处。银行业资产25470亿兰特,共设有8438个分支机构和代表处,雇佣13.9万名员工。其中最大的四家银行是:南非联合银行集团(Amalgamated Banks of South Aflika Group Limited)、 标准银行集团(Standard Bank Group Limited)、第一兰特控股有限公司(First Rand Holds Limited)、莱利银行(Nedkor Bank Limited)。上述四大银行集团总资产为21678亿兰特,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85.1%。
人民生活
南非属中等收入国家,但贫富悬殊。2/3的国民收入集中在占总人口20%的富人手中。1994年以来南非政府先后推出多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建造住房、水、电等设施和提供基础医疗保健服务改善贫困黑人生活条件。1997年制定"社会保障白皮书",把扶贫和对老、残、幼的扶助列为社会福利重点。
南非日益下滑的教育水平使得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无法找到工作,再加上失当又严格的劳动力编制和最低工资水平,导致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上涨。目前,该国的GDP已经降至6年来的最低水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人却能较容易地在南非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工作技能,而且做好了拿最低工资的心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外国移民并没有从当地人手中"偷走"那些高薪岗位。因此,南非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数百万人因贫困产生的对生活的绝望情绪,其实都与该国自身的情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