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国力
菲律宾在二战后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与日本、缅甸同属亚洲最富国之一;目前是新兴工业国家及世界的新兴市场之一。2004年,菲律宾被世界银行依购买力评价列为第37大经济体。
菲律宾的产经结构以农业及工业为主,尤其着重于食品加工、纺织成衣以及电子、汽车组件等轻工业。大部分的工业集中于马尼拉大都会的市郊。此外,宿雾大都会近来也成为吸引外国及本地投资的另一个地点。菲律宾的矿业有很大的潜力,拥有大量储备的铬铁矿、镍及铜。近来在帕拉湾外岛发现的天然气,也是菲律宾丰富的地热、水力及煤炭等能源储备的一部分。
菲律宾所得大约为1455美元(2007年),为发展中国家,但贫富差距很大;首都马尼拉为国际第24大购买力城市。
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此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放缓。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冲击不大,但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阿罗约总统执政后,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施政核心,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内需和出口,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菲财政赤字攀升,债务负担沉重,失业和贫困问题严重,市场对菲经济前景依然信心不足。2004年,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加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经济取得6.1%的增长,但财政状况未能改善。8月,阿罗约宣布政府处于"财政危机",加强增收节支和改革力度。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GDP(2010年):1,887.19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GNP (2010年):2,161.4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2,007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10年):2,29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10):7.3%
货币名称:比索(Peso)
汇率(2010年):1美元=45.11比索
通货膨胀率(2010年):3.8%
失业率(2010年):7.3%
工业
独立后共颁布过三部宪法。现行宪法于1987年2月2日由全民投票通过,由阿基诺总统于同年2月11日宣布生效。该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体;总统拥有行政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无权实施戒严法,无权解散国会,不得任意拘捕反对派;禁止军人干预政治;保障人权,取缔个人独裁统治;进行土地改革。
|
1998 |
1999 |
2000 |
铜(万吨) |
177.9 |
151.2 |
129.8 |
黄金(千公斤) |
34.0 |
31.1 |
36.5 |
银(千公斤) |
18.2 |
18.2 |
23.6 |
镍(万吨) |
814.3 |
959.9 |
1023.4 |
农林渔业
农林渔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37%。2004年农林渔业产值约为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万吨)(资料来源:菲律宾国家统计办公室):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稻谷 |
1238.9 |
1295.4 |
1327.1 |
1350.0 |
玉米 |
451.1 |
452.5 |
431.9 |
461.6 |
甘蔗 |
2351.9 |
2854.1 |
2720.3 |
2938.1 |
椰子 |
1249.9 |
1320.8 |
1368.3 |
1412.2 |
香蕉 |
493.0 |
506.0 |
526.5 |
536.9 |
木薯 |
176.6 |
165.2 |
162.6 |
162.2 |
服务业
菲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2003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旅游业收入16.4亿美元,并创造
380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旅游点有: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对外贸易
与150个国家有贸易关系。近年来,菲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出口商品多样化和外贸市场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非传统出口商品如成衣、电子产品、工艺品、家具、化肥等的出口额,已赶超矿产、原材料等传统商品出口额。近几年贸易额如下(单位:亿美元):
![](images/jj1.jpg)
菲律宾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总 额 |
688.19 |
617.00 |
685.37 |
731.98 |
838 |
出口额 |
380.77 |
321.50 |
350.66 |
357.50 |
387 |
进口额 |
307.42 |
295.50 |
334.71 |
374.48 |
451 |
差 额 |
73.35 |
26.00 |
15.95 |
-16.97 |
-64 |
2004年主要出口产品为半导体、电动机械、铜棒(条)、精制糖、传送设备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电动机械、饲料、纺织品等。其中,电子产品出口依然强劲,占出口商品的50%以上。主要贸易伙伴是美、日、新加坡、中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等。
外国资本
据菲投资署统计,2004年菲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为367.2亿比索,约合6.8亿美元。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德国位居前四位。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和矿业。
外国援助
外援主要来自日、美、西欧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每年外国承诺予于菲律宾各项援助大约20亿美元。
人民生活
2003年,家庭平均收入14.9万比索(约2750美元)。2004年失业率为11.8%。近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慢,贫富不均现象惨重,贫困的家庭比率为25%。以2000年为基准,2003年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13.8,2004年为120.6。据2003年统计,人均寿命70岁,人口出生率2.57%,死亡率0.51%。
财政金融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收入 |
5057 |
5637 |
5660 |
6266 |
6983 |
支出 |
6418 |
7107 |
7787 |
8265 |
8844 |
差额 |
-1361 |
-1470 |
-2127 |
-1999 |
-1861 |
截至2004年底,政府债务678亿美元,外债总额556亿美元,其中短期债务占11.8%。截至2004年12月,外汇储备160.52亿美元。
主要银行有:首都银行,资产额100亿美元;商业银行,资产额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