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文化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特别是亚历山大城,其次是开罗。其间夹杂着利凡特文化的特点,即法国、希腊、土耳其和叙利亚文化的混合体。随着7世纪阿拉伯人的入侵,新的统治者和自身文化的保护人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传播开来,其中禁止偶像崇拜,对大部分埃及人从过去法老和希腊罗马时代的宗教中解脱出来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很少过去的传统在科普特教堂中以改良的方式保存下来。埃及城市中,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与欧美居民没有太大的区别。以开罗为例,在众多书店、电影院、新歌剧院、文化团体和大学里,他们有很多机会去分享和体验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城市贫民来说,虽然与从法老时代以来一直毫无变化的单调的农村生活比起来,城市生活有些乐趣,但仍是相当乏味的。电视和电影以及公共庆祝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小摊小贩在忙碌着出售手工艺品和糖果,这儿也举办婚礼,有音乐、苦行僧唱诗、木偶剧、说书和歌舞。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Neguib Mahfouz(纳吉布·马哈富兹)的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了现代埃及社会各阶级的生活画面。 埃及闻风节"闻风节"是埃及民间节日,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甚至更早,传说是慈善神战胜凶恶神的日子。经过约5000年的历史演变,人们在"闻风节"里祈祝人间祥和太平和春光永驻的习俗历久不衰,该节也是埃及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闻风节"又称踏青节,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间,此时天气转暖,古埃及人会在"闻风节"这天举家外出踏青,品尝彩蛋、咸鱼等各种象征吉祥的食品。现代埃及人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每到闻风节,埃及各大公园和路边的草坪都会成为埃及人庆祝节日的场所。 埃及的阿拉伯马节埃及东部省素来以饲养和培训阿拉伯马闻名,自1991年起东部省每年举行阿拉伯马节。文化遗产
1、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1902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该馆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六世纪的历史文物25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博物馆分为二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该馆中的许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象、纯金制作的宫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图坦卡蒙纯金面具和棺椁,其做工之精细令人赞叹。2、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人赞叹。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
3、尼罗河
尼罗河风景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全长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长约3000公里。尼罗河有两条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经非洲最大的湖--维多利亚湖(南半球)北流,被称为白尼罗河;东源出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称为青尼罗河。青、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流入埃及。 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古城堡内有埃及军事博物馆,展示埃及各历史时期军队的武器、装备、服装、著名战例、工事和城堡的实物、仿制品、模型、图画等。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建于1830年,伊历1246年。整个建筑具有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阿尔巴尼亚人,1805年成为埃及统治者。 巍峨的阿里清真寺建在开罗以北的山顶上,礼拜殿呈正方形,上有高耸的圆顶为殿中心,四面环有四个半圆殿与正殿相应,还有四根高柱居其中。清真寺西侧正中有一盥洗室,是供穆斯林礼拜时做小净用的。盥洗室四面有四根铁链环绕。清真寺正中盥洗室内,外墙壁是用雪花石瓷砖镶嵌的,所以又被称为雪花石清真寺。

苏伊士运河
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1859-1869年由法国人投资开挖,埃及有10万民工因此丧生。后英国收买了运河公司40%的股票,英法共同掌握运河经营权,掠走巨额收益。1956年,埃纳赛尔总统宣布运河国有化,随即爆发了英、法、以三国侵埃战争。1967-1975年因阿以战争,运河封闭停航达8年之久。1976-1985年,埃政府耗资约20亿美元进行大规模运河扩建工程,使运河的通航能力显著增加。扩建后运河长度为195公里,最大宽度为365米,水深11米以下为160~190米,最大吃水深度16米,能通过15万吨的满载油轮。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日平均约60艘,运河年收入近20亿美元。
卫生
埃及未发现有黄热病。不用携带抗疟药。食物传播和水传播疾病较多,包括甲型肝炎和伤寒,血吸虫病。教育
埃及实行普及义务小学教育制度。全国有综合性大学13所,包括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舍姆斯大学、 爱资哈尔大学等,有大学教师3万名;中学25000所,教师75万名。 埃及体育有悠久的历史。数千年前,埃及人就进行赛船、摔跤、狩猎等体育活动。现在经常有200万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埃及的体育水平在非洲是较高的。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开罗和亚历山大两大城市。体育活动有30余种,最普及的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举重、摔跤、拳击等。 埃及的体育机构有:①埃及最高青年委员会,是主管体育运动的官方机构。②埃及奥委会,是负责体育事务的非政府机构,下设27个单项协会,具体负责组织各项体育运动;体育俱乐部是开展体育活动和训练运动员的主要场所。它是由一些私人团体或个人在国家资助下建立的。各俱乐部有自己的体育代表队,教练员大部分是业余的,也有少数教练员是专职的。 埃及的主要体育设施:①开罗纳赛尔体育场。②亚历山大体育场。传媒
埃及新闻出版 埃及现有报纸数量达530份,各种期刊70多种。 主要阿拉伯文报刊及其发行量为:《消息报》,60万份;《金字塔报》,30-50万份;《共和国报》,30-44万份;《晚报》,4万份。《金字塔经济学家》,周刊,50万份;主要英文报刊及其发行量:《埃及公报》,1万份。主要法文报刊及其发行量为:《埃及前进报》,1.5万份;《埃及日报》,3万份。 电视:在埃传媒中占据突出地位。埃及电视台建于1960年,现有电视台站255座。目前埃电视频道分中央、地方、卫星、专题等4类数10个频道,节目覆盖亚、非、欧、北美等地区,用阿拉伯语播放节目。2001年6月,私营卫星电视频道获准开播。 广播电台:全国现有265家广播台站。
中东通讯社:埃国家通讯社,是目前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通讯社,1956年2月创立。宣传政府政策,用阿拉伯、英、法三种文字发稿。
中东通讯社为国家所办的惟一通讯社,1956年成立,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纽约、波恩等地驻有10多名记者。国家广播电台用30多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每天播出约170小时,另有中东广播电台和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埃及电视台为国营,建于196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