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地理环境

八小岛

历史沿革

史书记载

主权之争

侵钓事记

日本欲"购岛"

保钓大事

岛屿名称

文学著作

八小岛

钓鱼岛

  钓鱼岛面积居八小岛之冠,约4.3平方公里,岛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
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这些植物显然为了适应海上强风的自然环境,都长得又矮又粗壮,其中很多便是名贵药材。有一种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长在沿岸的岩石缝中,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的良药。我国沿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在钓鱼台诸岛采摘中草药。
钓鱼岛与各附属岛屿

黄尾屿

  位于钓鱼岛东北的黄尾屿,陡岩峭壁,屹立于海中,成千上万的海鸟栖居在这里,每年4-5月间,成群的海鸟几乎遮住了黄尾屿的天空。海鸟在黄尾屿产卵,数量极为惊人,登岸捡拾鸟蛋者,俯拾即得。海鸟因甚少与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猎,故鸟不怕人,捕捉极为容易。黄尾屿因鸟多,又称为"鸟岛"。 钓鱼岛一带是太平洋的海鸟栖身所,可是海鸟好似有两个不同的家族,只分别栖身在黄尾屿和北小岛上,而居中的钓鱼岛仅是两岛之间的停留站。白天两岛的海鸟各自离岛觅食,疲倦时便在钓鱼岛上休息,一到傍晚,便各自飞返自己栖身的黄尾屿与北小岛。

  黄尾屿除鸟多外,还有丰富的海产。这里的龙虾特别肥大,最大的甚至有鸭子那么大。岛上另一著名的生物是蜈蚣,它们身长约20-30厘米,有红色、黑色两种,都生长在阴暗的石缝中,在阳光下行走时,闪闪发光。

北小岛

  又称为鸟岛。位于中国钓鱼岛以东约5千米处。宽约540米,长约880 米,周长约3.2公里,面积0.31平方千
米。与南小岛,目前为无人居住的岛屿 。1996年7月14日,日本好战人士在北小岛设置了一座灯塔。2012年3月,日本将钓鱼岛附近的"北小岛"划为国有财产。
钓鱼岛俯视

南小岛

  又称为蛇岛。面积约0.4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39m。[6]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则如小手指头细。蛇的颜色一 般以黄色、黑色居多,但都是无毒的。南小岛也许由于蛇太多,鸟类竟然绝迹。从远处海面望去,平坦的沙滩,绵延100余米,与另一处高达300米的陡峭山坡相接,组成一个气势雄伟、景色壮丽、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观,目前无人居住。此外,钓鱼诸岛由于风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没有蚊虫。

  北小岛和南小岛孤悬于海中,两岛相隔约200m,古时合称橄榄山。与钓鱼岛组成一个天然的"蛇岛海峡"。就地形观察,它们原为一个岛屿,后因断裂活动,地堑陷落,一岛分裂为二。虽然同源,但它们却各有特色。北小岛以鸟多著名。南小岛则以蛇多著称,南北小岛之间的海峡长约150m。在东海风浪大时,中国台湾、福建一带渔民会将船只驶于此一海峡以避风浪。

赤尾屿

  赤尾屿是钓鱼台列岛最东端的岛屿。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4°34′09〞~124°33′50〞,北纬25°53′54〞~25°54′06〞,面积为0.0609平方公里。亦称赤屿、赤坎屿、赤尾山、赤尾岛、赤尾礁。
钓鱼岛地图

北屿

  原名大北小岛,是台湾岛附属岛屿东北诸岛的东段岛链钓鱼台列岛的组成部分,位于钓鱼岛东北约6千米处,行政上隶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北小岛和北小岛同为钓鱼岛群岛8大主岛之一,由于名称上有所混淆,2012年3月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现将大北小岛的标准名称定为北屿。

南屿

  原名大南小岛,是台湾岛附属岛屿东北诸岛的东段岛链钓鱼台列岛的组成部分,位于钓鱼岛东北约7.4千米处,行政上隶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也称蛇岛,因该岛上多蛇而得此名,该岛屿目前无人居住。大南小岛和南小岛同为钓鱼岛群岛8大主岛之一,由于名称上有所混淆,2012年3月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部现将大南小岛的标准名称定为南屿。

飞屿

  原名飞濑岛,钓鱼岛列岛8个小岛之一,也是最小的一个,面积为0.0008平方公里,无人岛,位于福建正
东,台湾东北,东经123°-124°34′,北纬25°40′-26°左右,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处在我国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大陆架上,以冲绳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周边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台湾岛附属岛屿。行政上隶属于中国台湾宜兰县头城镇,邮编为290。2012年3月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部现将飞濑岛的标准名称定为飞屿。
远眺